2012年9月25号,我国第一艘国产辽宁号航空母舰正式服役。作为我国首艘航空母舰,辽宁号非常关注。不过了解的人都知道,辽宁号的前身是瓦良格号航母,由于苏联解体导致建造了68%的瓦良格号工程中断。1999年,中国购买了瓦良格号。在经历长达两年左右的时间,跨越了大半个世界,最终在2002年3月4号抵达大连造船厂。2005年4月26号,中国海军对这艘未完成的航母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改造。当时的瓦良格号早已变得锈迹斑斑,而改造的第一要务便是要解决修复所需要的数百吨特种钢材。
这种航母的高强度特种钢已被称为“对称球扁钢”,大多数都用在航母舰身的加强筋和龙骨的修复。所需要的技术指标很高,远远超出常用的民用钢材。在此前,国内没有一家钢材企业能达到技术方面的要求,甚至都没有制造过球扁钢的经验和设备。最终,这项艰巨的任务被鞍钢集团周丹负责的团队承接了下来。从接到任务开始,周丹就带领研发团队一边研发一边尝试生产,在三个月苦心钻研下,最终实现国产球扁钢冶制技术的突破,不久后便投入到了正常的供应阶段。不久后,鞍钢提前向大连造船厂交付了200多吨的航母修复钢材。
原本3到5年的工作量,短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提前完成了,这样的速度,在当时国际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热议。第一艘航母的成功建造,为我国自主建造航母奠定了基础,在中国第二艘航母开建前,鞍钢再次接到了一项研制任务。
航母甲板钢的制造和修复钢材球扁钢相比。甲板钢结构的要求更高,要达到的指标更高,技术更为复杂。必须要超强的抗热性,抗磨性,抗重性,抗腐蚀性等特性。否则,就不能承受住十吨舰载机高频次的降落产生的冲击力和2000多度的尾焰。每一点特性基本都在考量着一个国家钢铁制造的水平。放眼世界,目前能独立制造航母甲板钢的国家屈指可数。全球也仅有美,俄,日,法四国能独立生产,但他们基本不考虑出口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国决然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。
航母甲板钢所需的面积很大,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甲板钢的质量,在组装过程中还要最好能够降低焊接次数。假如没有超大型的轧机基本做不到,因此巨型轧机成了一个重中之重。2009年7月一架5.5米轧机在鞍钢的生产车间内试车成功。这架轧机被称为“轧机之王”,能生产出宽5.5米的钢板,轧机的力度最高可达10万吨。
意味着中国突破欧美技术垄断,继美国,日本,俄罗斯,法国之后能独立生产航母最高强度特种钢的国家。基本完善了我国的航母工业。据悉,美国福特号航母中所使用的HSLA-115特种钢,相当于一平方厘米就能承受8吨的冲击力。屈服强度就达到了795兆帕,而如今,我国航母的甲板钢屈服强度也已达到了690兆帕,平均一平方厘米能承受6.9吨的压力。
技术足以跻身全球前列。我国航母的发展离不开所有科研人员的能力,而鞍钢也用实力向全世界证明,即使国外技术封锁,中国也是有能力的。这不禁让国人为之感叹,鞍钢不愧是中国钢铁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。对此你怎么看呢?